我喜歡表達,特別是透過各種媒介管道抒發我內心的心聲。這項技能,隨著成長慢慢有所突破、破繭而出,也開始在新環境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瓶頸。
我喜歡緊張的氛圍。身體的顫抖讓我知道我在對抗壓力,在突破自己,以及在進步中。
無可避免的,在新的環境下,我需要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語言在這裡當然是指使用標準中文)來對閱聽者喊話,這也是現在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從小在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長大,語言環境不免有中文英文及馬來文等等。而且,母語中文的語調是使用長期受方言及外語影響的馬式中文,英文也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可以解釋我喜歡模仿各國腔調的原因了。
最近到了一家自己非常喜歡的書店,找了一位朋友聊聊馬來西亞的社會及歷史,卻被其同事懷疑客觀性及準確性。我無奈自己在當下無法利用流利的語調來為自己反駁,而且對方所抓住的點確實是自己不在行的領域論點(美國原油價下跌之原因)。當下被一句話,震盪了腦海一段時間:
「如果你沒辦法讓第三方進入你的脈絡,請加強你的表達能力。」
「如果你沒辦法讓第三方進入你的脈絡,請加強你的表達能力。」
我很喜歡這種被衝擊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又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間。
「表達」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麼最終選擇唸傳播學科而非藝術學科?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在於理論及客觀性。這樣,我就不僅侷限在「電影」上,而是善於利用及整合各種各樣的媒介管道來學會表達,及管理。
但我自己最喜歡用什麼方式表達?還是影像(Film)吧。
我喜歡時間,慢慢滲入全身的血液,影響整個靈魂的感覺。
再配合畫面,隱密、拉動神經。
再配合畫面,隱密、拉動神經。
音樂,直接控制你的心跳。
語言,告訴你,你聽到的未必是對的。
語言,告訴你,你聽到的未必是對的。
。
。
。
影像有種神秘的力量來表達,同時精神花費也是最高的。但每個人對待藝術的態度不一樣,有些人一天就可以完成一部影片,但我不行。
我喜歡長時間尋找題材,慢步調搜索靈感,同時不讓團隊有壓力。當來到拍攝的時候,這就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而是整個團隊的事情,如何在有效率且有水準的環境下完成一部有水準的作品,是我現在要學習對待藝術品的態度。
我總是很佩服貓與世無爭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