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曲曲的撕心裂肺
跟自己說
就算沒鼓勵及支持
現在的生活還是要好好的
看似充實的生活及情感
原來都只是軀殼
偽裝
當個演員
還是一個很脆弱的人
住在心裡
Sunday, April 22, 2018
Tuesday, April 17, 2018
關於身分
「關於身分」
昨天聽一位學長說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現實因素,以及名利等動機,很多人用身兼多職的身分來完成一件事情,或很多事情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及需求。這裡說的「職」並非僅次於「職位」,而是「身分」。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分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人在處理一件事情的角度「並不會純粹」,從而開始使「本質」亂了秩序。
因為現實因素,以及名利等動機,很多人用身兼多職的身分來完成一件事情,或很多事情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及需求。這裡說的「職」並非僅次於「職位」,而是「身分」。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分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個人在處理一件事情的角度「並不會純粹」,從而開始使「本質」亂了秩序。
他打個比方:一位歌劇家是一位人妻。她僅此於歌劇家嗎?不,她同時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孩子的媽。是一位司機、也可能是一位家庭主婦、教育者。
當她要全心全意唱歌劇的時候,也許未必是「全心全意」的。有太多的顧慮及取捨,讓她無法在「音樂」及「劇情」中,當那位純粹的「歌劇家」。當下覺得不以為意,但事後思考:處於一個不同的「我」去完成許多不同或同個領域的事情,到底會有多大影響?因為我好像正在做著這件事情呢。
在社團、在班上、在舞台上、在書房、在開會、在電腦前,都存在著不同的喔。簡單來說,若有人問我「你最近在幹嘛?」我可能也要花五分鐘來解釋我的忙碌,卻無法給對方一整個重點:
「我正在處理哪一件事情?」
「我正在處理哪一件事情?」
就算是處理「一件」事情,當下也不能夠再用「全心全意」的態度來處理,腦中有太多的事項元素在干擾焦點。更何況特別是有一些藝術性、開放性的東西,在制式化及社會化的過程後,更無法變得純粹。
現在,連喝一杯最喜歡的咖啡,也不是為了萃取咖啡豆香,而是吸食咖啡因,來完成未完成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說這才是過程,這才是成熟、充實,但我開始慢慢確定我的腦袋是一個社會科學及藝術性的腦袋,而非理工及商學式的腦袋。當自己看得越多,做得越多,越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喜歡什麼。
這樣說很侷限自己,但這就是認識自己的方法之一。
回到「純粹」這件事情,雖然目前工作量還可以負荷,還可以丟想法。但執行上來,自己對自己的嚴苛門檻及條件越來越低,做出來的事情也因為多重身分而不再單純、純粹。在社團,我已經用「團長」的身分,而非「合唱者」的身分在唱歌好長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也沒有好好領悟自己在唱什麼,有無投入意境。更不用說這段時間寫的文字、拍的照,是多麼的不單純。
身分和所為,影響甚大。
這禮拜四要演唱莊重而澎湃的歌曲「Hallelujah」。願這首歌給我極大的力量,在迷茫中找回自己最單純、最純粹的身分。
看來那句最喜歡的話,現在又有了不同的詮釋:
「我從沒被誰知道,所以也沒被誰忘記。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並不是我的目的。」-顧城。
共勉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