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简版于2019年11月9日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版。此为本文全文,重新放置Facebook供参阅。)
随着沙巴州政府在九月二十八日承认独中统考(UEC),成为了马来西亚第五个承认统考的州属。国家“承认统考”再一次成为马来西亚各阶层所关注的焦点。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许多先贤的耕耘努力下,如今的硕果大家有目共睹。马来西亚华教体系(华小、华中、独中、华社民办大专院校)自马来西亚成立以来培育了在各行各业,甚至全球各地发光发热的人才,让大马成为大中华地区(中、港、澳、台)以外,华文教育体制最完整的国家。
然而,若透过简单采访或留意新闻贴文底下的留言,会发现许多民众对于承认统考的课题只是一昧希望执政政府(或以前的国阵)都可以尽快承认统考,却对统考及独中的地位、未来没有多方面的考量。而友族同胞,则是大力反对政府承认统考,认为这是危害国家教育体系的决策。
对于这样的现象,其实对于独中的未来是存在一定成的危险。
身为大马华人或独中生的我们,应该仔细反思关于“承认统考”的课题。承认统考,是因为我们都希望独中生可以进入公立大专院校就读,还是希望他们可以担任公务员?还是,其实我们只是想透过法理上承认统考,寻求心灵的慰借,借此证明大马华教及华社的“胜利”而已?
以下为几个笔者在承认统考议题上,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几个观点:
1)我们是追求法理上(De jure)的承认,还是实际上(De facto)的承认?
对于华社,承认统考固然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而言有着莫大的意义,也彰显了华社想要翻转马来西亚政府长期对于华教施政不公的决心。尽管如此,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只想要统考被法理上(原则上)的承认,把统考“正名化”,告诉我们的独中及独中生我们终于被国家所承认了。
但这样的指望,是符合大马华教先贤创立华文教育的初衷吗?
其实追朔历史,想要华教被“承认”的中学,早已把华文中学改制成为政府津贴华文中学(华中)了。但我们可以观察现在这些“被承认”的国民型华文中学,在课程上已经几乎与普通政府中学无异,只是他们多了一些时间用正课学习中文(一些甚至还要用课外时间)、考中文而已,而部份华中的华校特质也正慢慢消失中。
“独立中学”的由来,不就是因为一些寻求自立自强,害怕华教变质而坚持华教课纲及运作上,独立于国民教育的华教先贤所发动的吗?
70年代的华社先贤,还自发性举办义卖、义骑、义剪等筹款帮助独中渡过经济难关,才有今天的华文教育。而当初的先贤及宣布不改制的中学(新山宽柔中学是第一所宣布拒绝改制之独中),难道不知道后果是独中生“可能”没办法就读公立大学、甚至担任公务员吗?过程中,在重重难关下举办第一届统考,到现在全球许多顶尖大学承认统考文凭的路上,独中都不曾委曲求全。因为报考独中者,不管单轨制或双轨制,本来就有心理准备不打算就读公立大专及公务员,而是就读私立大专或外国大学,又或者直接就业。
即使如此,笔者必须说明,独中还是有想要就读公立大专及想担任公务员的学生。他们可以透过SPM考试后离校,前往国民中学就读STPM或报读A-Level等课程再申请公立大专,但这样的过程也对于独中的体制是可惜的,因为有许多高二考SPM而高三考统考制度的独中,因此流失了许多高三毕业生。
如果华教(特指独中)寻求承认统考的其中一个最终目的是追求国家承认,却失去了学术独立性,这岂非得不偿失?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时间过了很久,社会共识也与当时不太一样了,现在谈承认,其实就是在把握时间为独中生争取权利最好的契机。
2)族群与社会共识的建立
当我们谈到“社会共识”,我们都还习惯使用族群思想来看待马来西亚的社会课题,与几十年前根本无异,甚至更严重。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观看网路留言可以发现,华人也是如此。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少数没有透过同化政策巩固国民团结的国家。反观新加坡、印尼、泰国等都经历过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语言文化上相对大马更有同质性,社会共识也相对稳固。这是因为大马独立之前,英国采用分而治之(Divide and Rule)的政策,导致除了菁英阶层以外,各族群之间并没有稳固的社会共识。
而大马独立及成立之后,采用协和式民主(Consociational democracy) 的多党制,透过族群政党结盟的方法来治国。而马来西亚历经区域性种族冲突,导致后来新经济政策的落实,加剧了多党制的国阵政府继续使用族群政党或代表来相互制衡,也因此并未顺利落实加强国民社会意识的政策。
其实,作为多元文化主义的联邦制国家,这是正常的。
同时,我们各族群也彼此对其他族群(甚至其他语群,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华人等)抱持存有刻板印象、偏见及歧视的态度,而近年来在政治人物的煽动之下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许多人不以为然,但如果我们(各族群)继续以族群划分马来西亚人,各族群只会越来越缺乏对话空间,而所谓的“社会共识”只会在马来西亚逐渐沦为一种宣言或口号。“Satu Malaysia” 就是最完美的例子。
以统考课题而言,笔者认识许多独中生其实不谙流利的马来语及英语。在没有认识许多异族朋友的情况下,只能使用华人的角度来看待国家政策及承认统考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单轨制独中最为明显。另一边厢,马来民族主义者则谴责华教团体“华文沙文主义”,只重视华文而漠视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
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若要统考获得承认,独中的马来文应用程度可想而知是当权者最在意的政治筹码,若想要跳过这个环节想要统考“无条件”被承认,可谓难上加难。其中一个问题在于,这两边其实都有许多沟通及对话空间,来消除彼此的误解与盲点。但基于政治利益考量,这种跨族群跨领域的对话,除了知识分子及学术圈以外,似乎屈指可数。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原住民与其他族群长期以来还没有建立稳固的社会共识(特别是西马),以致于我们对一些政策存在偏见。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克服的现实挑战。
但一些例子是值得分享的:
3)沙巴的双轨制独中与三语教育所带来的跨族群反思
沙巴的华教,是全马土著学生比例最高的州属。
根据沙巴华小工委会公布的最新资料,加上新生人数,至今华小学生人数共有3万5252人,当中土著生高达56%,即有1万9811人。此外,董总执行长孔婉莹指出,2018年全国独中有8万4462名学生,非华裔生占了1297人,其中沙巴独中占了561人,为全国各州独中最多非华裔生就读的州属。
因此,在沙巴有许多在独中就学的马来人及原住民拥有谙流利中文的能力,而华裔学生的马来文及英文程度也相对出色,达到名副其实“三语并重”的学术目的的同时,各族群之间的社会共识是相对稳固的。沙巴九间独中除了采用双轨制教学以外,统考数理科皆采用英语为媒介语,部份独中也积极招收国际生并开设初级华文班(Lower Chinese),让更多非华语母语学生接触应用华文华语。
曾经有社群媒体专页评击沙巴的独中“不正统”,失去华校的特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政策在沙巴大大降低了独中以族群及语群划分的刻板印象。这样的政策也因此间接地证明了,为什么在东马两州在承认统考、设立中文路牌、高挂十字架、阅读马来文圣经是没问题的。不是因为政策制定,而是因为东马的多元社会共识相对西马而言更稳固及包容,而这是可以从华教体系开始做起的。
华教体系,特别是独中,拥有至今完整的课纲及体制,其实都是靠自主独立的董总及统考委员会而来的,也因此“学术独立”成为了独中最大的特色与智慧财产。
4)独中学术独立性的忧虑
笔者最担心的,正是统考被承认后,对于学术独立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多大。
承认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及编辑权,依然是董总吗?还是在承认后,政府有干预统考课纲的权利?
首先笔者想厘清,高中统考与SPM的等级,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高中统考作为完整中学体制升学考试,其专业水平应该要等于中国的高考,或A-Level水平,故可以不用修习预科班(Foundation)课程直升大学一年级。反之,中五学制的SPM本来就只有预科水平,故学生考取SPM文凭以后,需要再进修各大学预科班,或报考STPM或A-Level等水平考试,才能够入学大学一年级。
许多人在讨论高中统考的学术程度,会使用SPM的学术程度相提并论并说服他人,这不仅会造成误解,还容易被有心人扭曲及煽动。若要相比,我们应该把统考、STPM(积分制)、高考、A-Level或预科班的程度做对比,这样才对统考的程度做公平讨论。
如果仔细研究STPM的考试,会发现其学科程度不低于统考,甚至更难。这样其实会反驳许多人一直以来贬低SPM、抬高统考的论点。
而历史科目的诠释,也是当权者及各民族主义者耿耿于怀的课题。
在世界各国不难发现,政府或多或少都有出现插手历史诠释的现象,因为历史的诠释角度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以致于对国家认同及民族认同有统一或不一样的认知。笔者认为高中统考与SPM/STPM历史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高中统考里涉及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及东南亚与马新史,在马新史内容注重于提及马新华人的历史发展脉络;而SPM/STPM则是注重于伊斯兰发展史与马来民族主义在马来西亚发展的脉络。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承认统考还要附加“SPM历史科及格”的条件了。笔者认为,这并没有绝对对错,因为在历史的角度里面,谁是掌权者,谁就拥有历史。不管是政府还是董总,他们希望学生接受什么观念,就要理解他们个别所书写的诠释观念。
目前独中的课纲,及考试纲要都是董总所设立的独中工委会及统考委员会负责。有别于公立体系的教育系统,独中因此拥有课程及考试的自主权,其内容不会受到政府的干预而改变。课程的纲要,早期参考了许多外国的课纲,包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因此许多学科学术上的程度是相对国民中学要高的。而且,在数理、商业学等科目更可以让学生选择考试媒介语的权利。
这种“学术自主权”笔者认为其实对于独中甚至全国而言是个优势,不仅在学科上达到应有的专业,也让不同学制间的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积极争取承认统考的同时,应该也要保持警觉,确保统考的学术自主权不会因此被降级或被干预,才能够延续独中教育的专业水平与精神。
5)民主制度底下,可被改变的教育制度
马来西亚2018年迎来第一次的政党轮替,而希望联盟政府接手政府一年多,盟党间许多政策制定与内部斗争情况日渐出现歧异。而人民,就只能够等待“圣经希望宣言”慢慢被落实。
承认统考是希望联盟的政策,并白纸黑字写进希望宣言里,给了华社一个憧憬。至于为什么时至今日(暂时)还不承认?宗教、族群、语言的缘故,肯定离不开。
但笔者比较想讨论的,是如果这一届希望联盟政府不管有无条件承认了统考,到了下一次的改朝换代以后,统考的地位甚至合法性会否被威胁?
在民主制度下,再次改朝换代是绝对有可能发生的。这段时间的巫伊结盟、马来人尊严大会等种族与宗教主义显著,我们很难想像若是极端种族/宗教主义者掌管马来西亚,其政权下的华教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刚刚笔者所提到的统考“学术独立”,在统考被承认后如果执政者没有细心拿捏,便会开始出现缺口而让政府开始拥有干预独中运作的权利。悲观而言,如果有了“干预权”,意味着下一次的改朝换代新政府可能有权力更改独中课纲(特别是历史及马来文)或再次不承认统考地位,或更极端的,强迫现有独中改制成为政府中学,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大家应该会想念当初那个学术独立,可以私立经营的独中及统考。“承认统考”,反而就此成为华教的缺口及历史遗憾。
当然,这是悲观的想法,笔者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对“政府干预教育”一事,有更高的警觉性,特别是已经可以换政府的马来西亚。如果政府在拿捏统考及华教一事上,采取更公开及透明的方式,让各族都清楚了解并展开对话,相信以学术的角度而言这一定是大马教育界的一大突破。
承认统考前,反思“为何”承认、“如何”承认、承认后“如何”
提出多项值得思考的观点,笔者希望政府、民间、族群间可以对承认统考一事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及讨论。笔者对于国、州政府承认统考一事仍抱持观望的态度,因为身为独中生,在就读期间就已经在思考有别于“就读公立大专及担任公务员”以外的选项及出路了。即使如此,笔者也希望社会大众及各族群看见华文教育对于马来西亚各领域的贡献,而不是以族群或语言的角度思考教育。
(作者:周兆鸿,马来西亚沙巴人,世新大学传播管理学士,现就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班。研究领域为东马政治、族群政治、东南亚区域研究、政治传播,也是一名热爱摄影、运动、旅行与音乐的青年。)